position
position
position
属性用来指定一个元素在网页上的位置,一共有5种定位方式,即position
属性主要有五个值。
static
relative
fixed
absolute
sticky
下面就依次介绍这五个值。
static 属性值
static
是position
属性的默认值。如果省略position
属性,浏览器就认为该元素是static
定位。
这时,浏览器会按照源码的顺序,决定每个元素的位置,这称为“正常的页面流”(normal flow)。每个块级元素占据自己的区块(block),元素与元素之间不产生重叠,这个位置就是元素的默认位置。
注意,static
定位所导致的元素位置,是浏览器自主决定的,所以这时top
、bottom
、left
、right
这四个属性无效。
relative,absolute,fixed
relative
、absolute
、fixed
这三个属性值有一个共同点,都是相对于某个基点的定位,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基点不同。所以,只要理解了它们的基点是什么,就很容易掌握这三个属性值。
这三种定位都不会对其他元素的位置产生影响,即不管有没有这个元素,其他元素的位置不变,因此元素之间可能产生重叠。
relative 属性值
relative
表示,相对于默认位置(即static
时的位置)进行偏移,即定位基点是元素的默认位置。
它必须搭配top
、bottom
、left
、right
这四个属性一起使用,用来指定偏移的方向和距离。
div {
position: relative;
top: 20px;
}
上面代码中,div
元素从默认位置向下偏移20px
(即距离顶部20px
)。
absolute 属性值
absolute
表示,相对于祖先元素(一般是父元素)进行偏移,即定位基点通常是父元素。
它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:父元素不能是static
定位,否则定位基点会移到最近一个非static
定位的祖先元素。如果所有祖先元素都是static
定位,定位基点就变成整个网页的根元素html
。另外,absolute
定位也必须搭配top
、bottom
、left
、right
这四个属性一起使用。
/*
HTML 代码如下
<div id="father">
<div id="son"></div>
</div>
*/
#father {
positon: relative;
}
#son {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20px;
}
上面代码中,父元素是relative
定位,子元素是absolute
定位,所以子元素的定位基点是父元素,相对于父元素的顶部向下偏移20px
。如果父元素是static
定位,上例的子元素就是距离网页的顶部向下偏移20px
。
注意,absolute
定位的元素会被“正常页面流”忽略,即在“正常页面流”中,该元素所占空间为零,周边元素不受影响。
fixed 属性值
fixed
表示,相对于视口(viewport,浏览器窗口)进行偏移,即定位基点是浏览器窗口。这会导致元素的位置不随页面滚动而变化,好像固定在网页上一样。
它如果搭配top
、bottom
、left
、right
这四个属性一起使用,表示元素的初始位置是基于视口计算的,否则初始位置就是元素的默认位置。
div {
position: fixed;
top: 0;
}
上面代码中,div
元素始终在视口顶部,不随网页滚动而变化。
四、sticky 属性值
sticky
跟前面四个属性值都不一样,它会产生动态效果,很像relative
和fixed
的结合:一些时候是relative
定位(定位基点是自身默认位置),另一些时候自动变成fixed
定位(定位基点是视口)。
因此,它能够形成“动态固定”的效果。比如,网页的搜索工具栏,初始加载时在自己的默认位置(relative
定位)。
页面向下滚动时,工具栏变成固定位置,始终停留在页面头部(fixed
定位)。
等到页面重新向上滚动回到原位,工具栏也会回到默认位置。
sticky
生效的前提是,必须搭配top
、bottom
、left
、right
这四个属性一起使用,不能省略,否则等同于relative
定位,不产生“动态固定”的效果。原因是这四个属性用来定义“偏移距离”,浏览器把它当作sticky
的生效门槛。
它的具体规则是,当页面滚动,父元素开始脱离视口时(即部分不可见),只要与sticky
元素的距离达到生效门槛,relative
定位自动切换为fixed
定位;等到父元素完全脱离视口时(即完全不可见),fixed
定位自动切换回relative
定位。
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。(注意,除了已被淘汰的 IE 以外,其他浏览器目前都支持sticky
。但是,Safari 浏览器需要加上浏览器前缀-webkit-
。)
#toolbar {
position: -webkit-sticky; /* safari 浏览器 */
position: sticky; /* 其他浏览器 */
top: 20px;
}
上面代码中,页面向下滚动时,#toolbar
的父元素开始脱离视口,一旦视口的顶部与#toolbar
的距离小于20px
(门槛值),#toolbar
就自动变为fixed
定位,保持与视口顶部20px
的距离。页面继续向下滚动,父元素彻底离开视口(即整个父元素完全不可见),#toolbar
恢复成relative
定位。
五、 sticky 的应用
sticky
定位可以实现一些很有用的效果。除了上面提到“动态固定”效果,这里再介绍两个。
5.1 堆叠效果
堆叠效果(stacking)指的是页面滚动时,下方的元素覆盖上方的元素。下面是一个图片堆叠的例子,下方的图片会随着页面滚动,覆盖上方的图片(查看 demo)。
HTML 代码就是几张图片。
<div><img src="pic1.jpg"></div>
<div><img src="pic2.jpg"></div>
<div><img src="pic3.jpg"></div>
CSS 代码极其简单,只要两行。
div {
position: sticky;
top: 0;
}
它的原理是页面向下滚动时,每张图片都会变成fixed
定位,导致后一张图片重叠在前一张图片上面。详细解释可以看这里。
5.2 表格的表头锁定
大型表格滚动的时候,表头始终固定,也可以用sticky
实现(查看 demo)。
CSS 代码也很简单。
th {
position: sticky;
top: 0;
}
需要注意的是,sticky
必须设在<th>
元素上面,不能设在<thead>
和<tr>
元素,因为这两个元素没有relative
定位,也就无法产生sticky
效果。详细解释可以看这里。
z-index
z-index
表示元素重叠时的层次关系。这个值越高,对应的元素就在越上层。所有元素的默认z-index
是0。
由于静态布局的元素不会产生重叠,所以该属性对静态元素无效。只有元素是非静态布局(即position
属性的值不是static
),z-index
属性才有意义。如果没有设置z-index
,元素重叠时,HTML 代码中越后面出现的元素在越上层。
z-index
属性的难点在于,一组设置了z-index
属性的元素,它们的堆叠顺序取决于,它们是否处在同一个堆叠上下文(stacking context)。三种情况会创建堆叠上下文。
- 网页的根元素(即
<html>
元素) - 网页元素是非静态布局,且
z-index
属性不等于auto
- 网页元素的
opacity
属性小于1
同一个堆叠上下文之中,元素的堆叠(从下层到上层)按照以下顺序决定。
- 堆叠上下文的根元素
- 设置了定位、且
z-index
为负值的元素 - 没有设置定位的元素
- 设置了定位、且
z-index
为auto
的元素 - 设置了定位、且
z-index
为正值的元素
/* HTML 代码如下
<div id="container">
<div id="item-a">A</div>
<div id="item-b">b</div>
</div>
<div id="item-c">C</div>
*/
div {
width: 100px;
height: 100px;
}
#item-a {
background-color: red;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0;
left: 0;
z-index: 3;
}
#item-b {
background-color: blue;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20px;
left: 20px;
z-index: 2;
}
#item-c {
background-color: yellow;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40px;
left: 40px;
z-index: 1;
}
上面代码中,item-a
在最上层,然后是item-b
,最下层是item-c
。
现在,对item-a
和item-b
父元素container
设一下定位。
#container {
position: relative;
z-index: 0;
}
/* 或者写成
#container {
opacity: 0.99;
}
*/
结果就会变成item-c
在最上层,然后是item-a
,最下层是item-b
。这是因为这时container
形成一个独立的堆叠上下文,item-a
和item-b
处在这个上下文之中,与item-c
不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了。
参考链接
- What No One Told You About Z-Index, by Philip Walton